English

改革发展创新为先

1999-04-12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崔志坚 我有话说

朱海风1955年5月生。1982年7月毕业于郑州大学哲学系,留校任教。1994年8月调任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任教授、党委副书记,1998年9月任院长。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论文90余篇,出版论著8部,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2项。

我国知识经济时代已经到来,高等教育适应两个根本性转变和跨世纪发展的变革,又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80年代初才在我国出现的新型的高等职业技术师范教育所要解决的,不仅是求生图存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改革与发展的问题。如何面对新的机遇与挑战?日前记者采访了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院长朱海风。

朱海风认为,高等职业技术师范教育经过十几年的改革、创新、发展,以兼有高等教育、师范教育、职业教育三种属性的特色,在我国教育事业中占有了特殊的地位,成为高等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他深有感触地说:“高等职业技术师范教育的一席之地,来之不易,如何继续发展,我们的体会是,创新,创新,再创新。”

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的前身是在全国农业专科教育中颇有影响的百泉农专,1985年改升后,学院大胆创新,构建了以基础素质和应用能力为主线的德育教学、师范技能教学、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四大教学体系,实行了“宽口径、后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培养模式。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的转变,该院实施了四大工程,即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工程;专业设置由学科型向职业型转变,专业模式由贯通式向宽专业模式转变,人才培养由重知识、技能向知识、能力、素质并重转变,招生对象由单一普高生源向普、职、成多种生源转变;教学管理的双实践工程;教学计划突出双技能训练,学生考核实行双证书制度,学生和师资培养要求双师型素质,实习场地采取双基地建设;师范教育的“四层次”师范工程:环境熏陶层次,知识传授层次,技能培养层次,教育教学研究层次;文化素质教育的四统一工程:文化教育目标上实现创造教育、做人教育与个性教育的统一,文化素质课程结构上实行专门课程教学、专业课渗透与实践强化的统一,文化素质教育途径上实现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统一,文化素质教育考核上实现文化知识掌握、行为习惯培养与人文精神形成的统一。

该院通过四大工程的实施,形成了鲜明的个性和独具活力的办学优势。原来单一的农科专业转向了农、工、商、管理、经济、艺术等多学科多门类的专业结构体系,教授、副教授占全体专职教师的比例、教学场所和基本办学条件均居国内同类院校前列,成为全国同类院校中综合实力较强的一个院校。

朱海风说,近年来出现的职业教育滑坡,使高等职业技术师范教育又多了些新的困难,但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离不开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技术师范教育在知识经济浪潮中将大有作为。如果说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是知识的生产工厂的话,那么职业教育就是知识、信息的使用(消费)教育形式。

创新呼唤优越的大环境,创新需要良好的小环境。朱海风说:“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目标的精神文明建设,是高等教育创新的题中应有之义。近年来,我们用于校园建设、思想道德建设的直接投入计200多万元。精神文明建设被当作全局性工作,党委书记亲自挂帅,党政齐抓共管,创作性地建立了认识到位、任务到位、组织到位、资金投入到位的运行机制。先后被评为河南省1993—1998年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等学校,全国校园环境艺术建设先进单位,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连续9年获得省级先进单位称号,两次荣获全国先进单位称号。”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